01:44:41
法律法规
首页 · 资料中心 · 法律法规
媒体8问公车配置、公务接待、公务出国
来源:澄城人大
发布时间:2013-08-14 00:00
浏览次数:11611
 公车配置

  一般公务用车要求按照双“18”的规定进行:18万以下/辆;排量1.8升以下;一般公务用车配置数量,是根据15人一辆车的要求来定编的。

  目前北京按照每辆车每年3万元安排运行维护费预算,统一实行定点加油、维修和保险,定点加油、维修和保险单位均通过政府集中采购方式确定。

  1 公车配置标准是怎样的?

  双“18”标准:18万元以下、排量1.8升以下

  根据2004年国管局印发的《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编制和配备标准的规定》,一般公务用车配备排气量2.0升(含2.0升)以下,价格25万元以内的轿车。同时规定,部长级(包括副部级)干部专车,按1人1辆定编。去年,我国部分地方启动改革,一般公务用车要求按照双“18”的规定进行:18万以下/辆;排量1.8升以下。有传言称,当前正在酝酿继续调整标准,按照双“16”标准执行:16万以下/辆;排量1.6升以下。

  北京此前是按照一般公务用车20万以下、2.0升排量以下的要求;当前是按照中央双“18”的规定进行的。一般公务用车配置数量,是根据15人一辆车的要求来定编的。

  2 公车费用都包括哪些?

  北京每车年均运行维护费3万元

  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反映公务用车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保险费、过桥过路费等支出。从购买来看,北京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执行。从前年的决算数看,包括大型工作用车在内,每车的车和税的价格平均在22万左右。

  对于运行维护费,主要是根据部门业务性质、燃料价格变化和实际车辆情况等进行核定。目前北京按照每辆车每年3万元左右安排运行维护费预算,统一实行定点加油、维修和保险,定点加油、维修和保险单位均通过政府集中采购方式确定。

  3 公车是如何购买的?

  公车购置须财政局审批,只更新不新购

  购买公车有一套严格的程序:购车单位编制公务用车购置计划申报预算,提交财政部门;随后,财政部门根据核定的单位车辆编制及相应的配置标准,按照“只更新不新购”的原则,审核后安排购车经费,批复预算。预算批复后,涉及单位在采购网上申报购车事项,然后财政部门审批。得到审批后,该单位前往北京市政府采购服务厅办理提车手续。

  从具体执行来看,在公务用车购置上,除新批准成立的部门,原则上不允许新购置公务用车,只是对现有车进行报废更新。2011年以来,北京就没有大规模地换公车,2011年市级预算单位买了几十辆车,多为特种专业技术用车。

  4 哪些部门公车费用高?

  公检法等部门公车费用高

  有的部门高达7万元,有的部门则低至几千元。市财政局新闻发言人韩杰表示,不能单纯拿数据高低进行比较。部门性质不同,使用车辆的频率不一样。根据部门职能,公检法司类及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部门,公车购置及运行费用相对较高。当前北京的公车运行费按照分类分档的方法进行管理,公检法和行政执法部门的公车定额相对较高,一般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低一些,平均标准在2.7万至3.3万元之间。

  从总量上看,由于公车包含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特种车辆,为此,在车辆保有量上,公检法等部门相对要多一些。同时,诸如市教委这样的单位,由于其二级单位比较多,因此总体费用也要高一些。

  5 公车使用有浪费现象?

  北京没有为局级领导配备专车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表示,从公车配置上讲,现在各地普遍超标。按照规定,厅局级干部不能有专车,但不少地方都是按照“相对固定用车”来执行的,这就变相操作成了专车。同时,厅局级领导鲜有18万元以下的车,基本都在20万至25万元,比如湖北的公车就以天籁为主,在25万元左右。

  他还称,当前公车使用普遍存在浪费:领导用三分之一;司机用三分之一;家属用三分之一。事实上,有的地方还存在比这更浪费的现象。

  韩杰表示,按目前相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的规定,北京没有为局级领导配备专车的内容。各部门在进行公车配置时,会根据单位车辆的实有量及工作安排,对局级干部用车进行内部协调统筹保障。

  6 北京共有多少辆公车?

  公车基本维持在6.2万辆左右

  2011年,北京率先在全国公布公车数量。截至2010年底,北京市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实有数为62026辆。其中,市级公务车20288辆。

  因为近几年各部门都基本没有更换、购买公车,所以现在的公车数量基本维持在6.2万辆左右。具体的数据,要8月左右的决算数出来后才能获知。

  7 公车改革将如何进行?

  各地进行探索,须全国统一部署

  韩杰表示,针对公车改革,很多地区都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积累了很好的经验。但由于没有整体部署,没有中央统一的顶层设计和把握,执行也是千差万别,也会出现一些困难。比如在公车改革后不再配置公车,而换之以补贴。那么补贴人群怎么界定?补贴标准是按照级别还是具体工作内容进行?还有很多内容需要进一步研究。

  当前的公车改革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北京将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和要求去推动。

  8 公车改革难在哪里?

  法律法规缺失,须建立问责机制

  韩杰表示,现在对公车在内的“三公经费”监管的法律法规有些缺失,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还没有真正建立起问责制度。尽管一些规定会有条文涉及,但如何落到实处还需要加强。

  叶青则认为,公车改革难在利益的割舍。现在很多地方根本推不动,除非中央强令要求车改,地方政府才会做。

  从1993年开始,我国开始尝试公车改革试点。当年,广东省东莞市沙田镇率先开始取消领导干部的公务用车,改发交通补贴。车改当年,沙田镇的交通费用节约率就达到54%。2002年,山东省泰安市将各机关公车交由机关公车管理中心集中管理,统一调配使用。2009年,浙江省杭州市取消机关一般公务用车,按月按人发放交通费用补贴。

  尽管如此,从全国情况来看,车改的步伐依然缓慢。
   
    公务接待

  当前公务接待费标准为:副部级以下(含副部级)干部每人每天伙食费标准最高不超过90元;局级以下(含局级)干部每人每天伙食费标准最高不超过70元。

  接待中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借口上各种洋酒和国产名酒。

  规定还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北京市进行公务活动期间确需住宿的,原则安排在内部指定的宾馆、招待所,不准住豪华宾馆和涉外饭店。

  1 公务接待费预算多少?

  按部门日常公用经费2%比例安排

  公务接待费,是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费用。

  按照财政部的规定,目前北京公务接待费的预算,是按照各部门日常公用经费的2%进行安排的。也就是说,部门日常公用经费越高,公务接待费越高。而日常公用经费,则主要取决于单位人员的多少、办公面积大小等因素。如果部门规模大、人员多、办公面积大,相应的预算额度就会高些。

  2013年北京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公务接待费”财政拨款支出预算安排0.9亿元,与2012年预算持平。

  2 公务接待按什么标准?

  局级领导每人每天伙食不超70元

  据了解,当前,北京各市级部门在公务活动中,公务接待的标准还是按照财政部的规定,在1997年制定的。具体来看,副部级以下(含副部级)干部每人每天伙食费标准最高不超过90元;局级以下(含局级)干部每人每天伙食费标准最高不超过70元;确需宴请的,宴请标准不得高于每天的接待标准,并严格控制陪餐人数。

  同时,接待中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借口上各种洋酒和各种国产名酒。

  规定还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北京市进行公务活动期间确需住宿的,原则安排在内部指定的宾馆、招待所,不准住豪华宾馆和涉外饭店。

  3 标准是否与现实相符?

  北京近期将出台具体压缩管理要求

  在现有的现实情况下,70元和90元的标准执行显然非常困难。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表示,这些规定根本就做不到。

  市财政局新闻发言人韩杰表示,这一标准制定时的经济环境与现在已经大不一样。为此,建议中央部门对公务接待费的内容进行细化,调整完善相关标准,并分类统计。同时,财政部近期要牵头对涉及公务接待的一些制度进行梳理,北京也将按照中央部署执行,并出台相应制度。据介绍,涉及相关行政支出的办法,北京在梳理完后有望进行调整。

  韩杰介绍说,当前的公务接待费,还有一定的压缩空间,北京近期也会出台具体的压缩管理要求。

  4 公务接待都在接待谁?

  国家层面没有明确细化的口径和范围

  公务接待都在“接待”谁?据了解,当前国家层面没有明确细化的口径和范围,各个部门和省市都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执行。

  记者了解到,几乎所有部门都在决算编制说明中表示,“接待”的主要对象包括外省市工作人员来京考察、交流等,此外还有一些部门接待了国外人士。

  实际上,在“三公”各项费用中,公款接待费用的公布由于缺乏具体的接待规格标准,不像出国、购车、养车一样容易量化。记者看到,各部门公布的公务接待费普遍只有一个总数以及一些模糊的描述“主要用于外省市单位来访”等,但未说明具体接待了哪些单位,接待了多少人,接待的人均支出等。

  5 公务接待费如何细化?

  专家认为应具体到宴请人数和人均支出

  如何对公务接待费进行监管?对此,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表示,在香港,公务接待都精细量化,申报表格能够细化到宴请人数、宾客名单、宴请缘由、陪同人员、预计费用、人均支出等。

  他介绍说,公务接待费如何细化,大家也在探讨,比如是按照人次公布,还是按照会议公布,确实存在问题。当前从全国各省包括中央部门来看,这一块都说得比较模糊,远不如公车等更好量化。为此,该事项的公布,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完善。

  6 哪些部门公务接待多?

  经费绝对量无法反映是否浪费

  市财政局新闻发言人韩杰表示,由于部门目前公开的经费不仅是本部门自身的经费,还包括下属二级单位的经费,因此,从经费绝对量上看,对外交流职能较多的部门和下属单位较多的部门公务接待费会多一些,经费规模的大小与经费使用的合理性不画等号。

  7 接待费用低是否反常?

  不排除将接待费纳入其他名目

  从此前公布的信息看,有些部门的公务接待费比预算都要低,且这些年来一直呈现较低的状态。而此前海淀区在全市区县中率先公布“三公经费”,各部门数据显示,公务接待费普遍偏低,很多部门年均公务接待费仅仅几千元。这样低的额度,是否比较反常?

  对此,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表示,根据中央的要求,各级政府都在严格控制“三公预算”,因此很多部门接待费减少。另一方面,就算是实际的接待费增加了,很多部门把增加的费用放到其他预算科目里,很多数字是没有统计进去的,这种情况在很多基层政府比较普遍。

  据介绍,当前不少部门将公务接待费以会议费的名目进行安排,查起来也比较困难。

  市财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韩杰表示,目前,由于相关科目口径并不明确,而且几个科目之间的内容无法进行严格划分,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公务接待费用纳入到其他费用中。

  8 如何监管公务接待费?

  应设定全国统一接待细化标准

  国家行政学院汪玉凯教授认为,党政公务接待应制定全国统一的接待细化标准。对每一笔吃喝款项,包括支出的去向、用途、招待的标准,都严格按照公务接待的标准进行审核。同时,应该将各级单位的公务接待标准与其实际公务接待消费账单向公众实时公布。

  叶青表示,在“三公经费”里,公务接待可能是最容易超标的。很多招待的标准都非常清楚,但是一旦执行起来就容易突破。应该压缩接待费中购买礼品的费用。有的部门往往以购买礼品为名,买回来的东西部门内部留下。

  韩杰则表示,北京目前已经公开“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下一步,北京市也会按财政部工作的统一部署,梳理完善相关制度办法,明晰各项费用的开支范围、口径、标准等内容。
  
   公务出国

  因公出国(境)可报销的费用包括:住宿费、旅费、伙食费和公杂费等。

  其中住宿方面,党和国家领导人可以“实报实销”,副部级以上人员本着节约的原则“据实报销”,其他人员在规定的标准内报销,比如在西欧国家,一般每人每天住宿费为85欧元,美国80美元。

  公杂费不分国家和地区,按每人每天10美元包干使用,包干天数按离、抵我国国境之日计算。短期出国(境)培训人员一律不发放国外零用费。

  1 因公出国有哪些费用?

  包括住宿费、旅费、伙食费等

  市财政局新闻发言人韩杰介绍说,因公出国(境)费用包括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

  其中,公杂费每人每天10美元。另外根据规定,短期因公出国(境)培训人员一律不得发放国(境)外零用费。

  目前,北京市市级部门申报的公务出国项目中,包含公务考察、参加论坛活动、培训、交流、重大赛事等。

  韩杰表示,财政部对临时出国人员费用有一个明确的开支标准。

  2 因公出国今年花多少钱?

  比2012年预算减少0.1亿元

  2013年,北京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因公出国(境)费用”财政拨款支出预算安排1.7亿元,比2012年预算减少0.1亿元,降低5%。

  韩杰表示,从当前“三公经费”管理及各部门的实际履职需要看,北京的公车和因公出国费用,压缩的空间比较小。

  3 什么人可以因公出国?

  优先安排重要岗位、关键岗位的人员参加

  据了解,去年,北京市人保部门曾出台规定要求,在因公出国上,项目计划经国家外专局批准后方可实施,计划外的项目一律不能执行。单位党政机关人员培训项目数量将受到严格控制,领导干部培训以短期培训、专题培训为主,不搞学历教育。

  同时,北京还明确“应引入竞争机制”,选派出国时应以实际工作需要为前提,并与本单位后备干部、人才培养相结合,优先安排重要岗位、关键岗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人员参加培训。杜绝将培训作为福利待遇、照顾关系、搭车出国(境)等现象的发生。不能安排同一人员连续参加主题相同或相似的培训。

  4 出国人次为何不公布?

  决算公开时有详细内容

  此次公布的因公出国费用中,并没有各个部门具体的出国人数、团组等信息。对此,韩杰表示,这些信息在决算里都会公开,而预算公开的难度较大。

  难在哪里?据介绍,按照当前的情况,全国经济工作会议等重要工作会议,一般在年底或次年1、2月才开,全国“两会”一般在3月召开,而这些会议会对当年经济等领域的重点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和部署,但就各省市而言,预算的编制一般从上年9月就开始,这样就导致年度的预算编制与工作决策时间不匹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出国也是如此。一些出国团组及人次在编制预算时只能进行初步预估,具体的团组情况需与外方沟通,报相关部门审定后才细化。

  同时,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也有可能根据工作推进情况,临时增加某些对外交往事项,从而产生一笔费用。比如一个部门一年可能有6个项目需要出国,年终执行也许是6个,但项目变了;或者由6个变成7个团组,都有可能。

  5 出国期间都在干什么?

  2/3时间须用来考察或学习

  据了解,北京要严控借培训名义出国(境)旅游,并明确在外培训总日程的三分之二应当用来考察或学习。

  为防范“出国(境)培训”变成“公费旅游”,北京特别要求,培训团组在外不得擅自更改行程,增加出访国家、地区或城市,改变境外停留时间等。

  同时,北京市将建立培训项目公开制度。组团单位在不涉及政府秘密或商业秘密的情况下,应在本单位范围内公开出国(境)培训项目的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渠道、出国(境)时间、日程安排、培训经费来源和使用情况、培训效果的评估等,提高培训项目的透明度,从而在适度范围内接受监督。

  北京市外专局将每年抽取20个项目进行评估,检验培训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6 各部门费用为何不同?

  按照人均比较不能准确客观反映实际状况

  从公布的数据看,各部门的出国费用有高有低。市财政局表示,简单的以人均出国经费比较,不能准确客观全面反映各部门的实际状况。从出国的情况看,有的部门可能只是几天时间,而有的可能到国外培训长达3个月。如此一来,人均费用就会出现高低之分。

  同时,现有出国经费的口径和范围还不够科学,比如申报赛事的费用,是否可以不包括在内?像市体育局,近年来由于国际赛事多,出国参加比赛的所有费用,也全部算在出国经费内,这样显然不科学。

  此前,有人拿北京、天津、广东等地的三公经费总量进行对比,韩杰表示,这样比较是不科学的,北京作为首都,对外交流活动相对较多,而相应的经费开支规模与各级政府承担的事权责任大小有直接的关系。

  7 出国经费会否越来越多?

  一般性公务考察拟压缩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和城市之间的交往会越来越多,对外开放程度也会越来越大,这就容易导致因公出国费用越来越多。

  在现有情况下,北京有望对出国经费的结构进行调整,通过结构优化,重点保证一些重大的科技、文体、教育等交流项目,拟压缩一般性公务考察。

  8 如何监管出国经费?

  各部门未来有望公示出国行程、花费等

  随着近年来个别单位借公务出国的便利,到国外旅游事件的曝光,公众对公款出国是否浪费严重也颇有质疑。如何对此项费用有效监管?

  据有关专家介绍,近期中央有关部门已经在着手制定文件,要求各个部门对出国经费的使用情况,要在自己的局域网或本系统内进行公示,比如哪个团组、多少人、出国行程是什么、花了多少钱等。

  该专家表示,如果能够得以公示,将起到明显的监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