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澄城县王庄镇的田野间,问文侠的名字与水洼村的发展紧密相连。作为扎根乡村34年的基层代表,她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实干诠释担当,在土地改革、产业发展、民生服务等领域交出亮眼答卷,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书写了基层人大代表“俯身为民、躬身力行”的动人篇章。
一、“脚沾泥土”听民声,当好群众贴心人
问文侠每月按时驻守在人大代表联络站,通过“扫码提建议”和入户走访的形式收集群众诉求,解决乡亲的疑难和纠纷问题,累计收集并落实规范红白事监管、整治散养牲畜等群众意见40余条,有效提升村民自治水平。针对县域医疗服务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基层的实际问题,她在2025年县人代会上提出《关于提升县域医疗服务水平的建议》,希望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同时促成3名医生驻村坐诊,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模式,惠及多名慢性病患者。
水洼村以苹果和生猪为支柱产业,问文侠协助村书记张博宏完善“果畜结合”的生态循环模式,推动产业升级。她借助苹果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零散土地促成建设600亩标准化苹果种植基地,同时推广沼肥灌溉技术,将生猪粪便转化为有机肥,助力苹果品质提升,形成“以畜促沼、以沼优果”的绿色产业链,帮助果农实现亩均收入从5000元跃升至2万元。面对水洼村苹果产业亟待更新换代的现状,她邀请农技专家开展培训28场,推动苹果高接换优,带动群众增收。
三、“枝叶关情”办实事,纾解民生千千结
问文侠始终将“人大代表为人民”的誓言刻在心头,在民生“关键小事”上展现出细腻坚韧的为民情怀。在全县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中,她带领村干部完成585户宅基地测绘建档,化解15起历史遗留权属纠纷,确保“家家有证、户户安心”;2024年汛期,她与其他村干部连夜排查危房户,转移群众12人;对于孤寡老人,她建立结对帮扶机制,组织村委成员定期为独居老人送药送餐;发起“雏鹰成长计划”,联系爱心企业捐赠图书2000册,面对土地二轮延包的硬任务,问文侠主动扛起责任,组织村民小组召开政策解读会;针对个别土地纠纷,她查阅原始档案、邀请镇农经站现场复核,按照程序重新确权,实现“争议地”变“连心田”。
问文侠联合村监委主任推行“阳光村务三公开”制度。一是项目资金“云公示”:通过微信群实时公开道路建设、产业补贴等资金流向;二是重大事项“票决制”:组织村民代表对集体土地发包等事项现场投票表决;三是矛盾纠纷“调解团”:组建由老党员、乡贤组成的调解队,成功化解宅基地纠纷、赡养矛盾等,实现“小事不出村”,先后荣获镇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建资料员。
问文侠深知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她策划“家风故事会”“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将孝老爱亲、移风易俗等内容融入日常生活。疫情期间,她带头组建“巾帼志愿服务队”,为隔离群众代购物资、心理疏导,被乡亲们亲切称为“水洼村的文侠大姐”。
从田间地头到村民炕头,从产业发展到文明培育,从民生实事的“督办员”到基层治理的“创新者”,问文侠用三十多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了新时代人大代表“脚下有泥、心中有光”的赤子情怀。她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点滴奉献中树起了一座基层代表的丰碑,正如她所说:“让水洼村的每一寸土地都生长希望,让每一个乡亲都活得更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