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解难题”,履职担当见实效。代表履职的关键是调查研究,坚持眼睛向下、身段向下、身体向下、脚板向下,做好、做实调查研究,才能更显为民情怀,担好代表重任。李对明坚持做到每周保持微信群至少1次的沟通互动,每月至少1次的电话联系或上户走访。通过走访调查研究,与群众拉家常、话农事,听取群众心声,收集群众诉求,反馈群众意愿,协助解决群众难题,真正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真心实意为民办事解难题。由于去得多、走得勤,群众有事都乐意和他讲。“我们村道绿化树长到路上方来了,容易遮挡视线,存在交通安全隐患,要尽快清理修剪为好。”李对明在今春的一次走访中,村民郭金仓向他反映。对此情况,李对明立即组织人力对相关路段进行树枝修剪,消除了隐患。“我们村脱贫户杨德俊家庭遇到困难,其妻子患大病花费较大。”“巷道亮化不到位”。“董家庄自然村环境卫生整治需要再提升,需要文化广场”。一次次群众建议意见的收集,一件件民生实事承诺的完成,正是李对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实写照。
用心用情“办实事”,服务群众在前沿。吉安城村地处渭北旱塬,自古以来“靠天吃饭”,全村基础设施条件十分落后,群众生活水平差。为了改变这种贫穷落后的面貌,李对明一方面作为村书记带领“两委”一班人克难攻坚,加大争资争项力度,另一方面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积极向上级提交议案,加快村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紧抓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政策机遇,促成硬化村组道路、巷道27.1公里,绿化巷道20.5公里,新打机井12眼,硬化生产道路31公里,解决了几辈人出行和交通难的问题。新建灌溉水塔9座、200方蓄水池4座,建设景观彩门、休闲健身公园、文化舞台等,在全县范围内率先建成吉安城村史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观,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破解难题“解民忧”,立足本职做贡献。李对明抓住乡村振兴的大好机遇,结合村实际,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带头示范作用,促成建设高标准苹果示范园4500亩,引进水果西红柿、阳光玫瑰葡萄等品种,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成省级高标准示范园1个,县级示范园4个,目前“设施葡萄区、设施樱桃黄桃区、温室蔬菜区、设施蔬菜区”一园四区已蔚然成型,通过入园务工带动150余名群众就业,户均年收入增加6000元左右。在李对明等一班人的带领下,吉安城村加快对传统村落修缮保护项目的建设,为发展乡村旅游夯实基础;新辉纸业、正大种猪场等建成投运,有效解决群众就业问题,大力发展了生猪产业,成为全县万头生猪示范村,为实现产业富民强村提供了坚强保障,全村在致富路上大步向前,迈上了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