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4:41
代表工作
首页 · 代表工作
【培训归来话履职】县十九届人大代表、安里镇张卓村七组村民 张会侠
来源:澄城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4-03 17:09
浏览次数:97

浙江大学代表履职培训心得体会

3月25日至29日,有幸跟随县人大常委会前往浙江大学培训学习。走进浙江大学,属梦中不敢索求之事,感谢人大给了我们普通基层代表这次深造的机会。
课堂教学:

听取了浙江省人大张永谊和袁薇老师关于新时代人大代表工作的新挑战和人大制度的特点等方面的解读辅导,使我对人大工作的深度、高度及宽度有了更加系统和深入的认识。包大为、黄健和叶春辉三位博导风趣幽默富有弹性的授课方式更是令人难忘,颇有"听君一堂课,胜读十年书"之感,确实不虚此行。

现场教学:
一是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以余杭区青山村为例,该村通过自主搬迁、自然集聚等方式将农户统一安置在配套齐全的新社区生产生活,通过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优先用于村级经济壮大和民生工程,并形成特有的房屋租赁市场,从而增加居民收入。
二是构建现代化农业。以萧山区梅林村为例,该村以落实农事保障为抓手,建成水稻育秧中心、农机共享中心、粮食烘干中心、粮油加工中心、秸秆处理中心、品牌销售中心等六个中心,服务半径达10公里以上,覆盖主粮面积1.5万余亩。目前该镇水稻等主粮规模化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规模化种植比例达到89%,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率95%以上。
三是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引导村镇两级精准把握“农文旅”融合发展,将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有机结合,以农业产业为基础,以风土文化为灵魂,深度挖掘文旅价值,推进农业结构转型、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
四是塑造文化生态认同。全域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农村文化礼堂三级阵地,做到村村有礼堂、时时有活动。通过建成家风家训馆、村史馆、农民书屋等,不断推动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形成。将乡村特有的地域特征、民风民俗,打造为独特的乡村景观、乡村文化,进一步同铸乡村的根与魂,用美丽乡愁凝聚村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吸引产业、人才、资金。
经验体会:
一是要坚持党建引领。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战斗堡垒和神经末梢,以党员先锋岗等形式切实将党的领导落实到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深入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实现组织振兴与各方面振兴的良性互动。同时要从源头上选好“领路人”,注重从致富能手、退伍军人、返乡高校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群众、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中深挖一批有作为、有威望、有奉献精神、有带动能力的优秀人才作为村干部后备力量,着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村级干部队伍。通过建强“头雁”队伍,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提高乡村治理效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是要坚持制度规范。完善基层治理制度,健全惠民惠企政策。通过评选秀美庭院、文明家庭,探索设立“积分兑换超市”等,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做好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规划,设计好“村集体经济有收益、村民有受益、企业有效益”的可持续利益联结分配机制,让民营企业投身乡村振兴更有底气。结合国家对创新型产业前期发展实施政策性补贴的好机制好做法,对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出台倾斜支持政策,打造出可推广、可复制、有特色的主导产业。

三是要坚持循序渐进。浙江“千万”工程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紧盯一个目标不动摇、不折腾,保持工作连续性和政策稳定性,是最为关键的一点。为推动我县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建议成立由农业局牵头,各有关单位参加的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工作机构,贯彻落实关于农业及乡村振兴方面的决策部署,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确定重点,制定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工作措施,抓好实施工作,从农村垃圾集中处理、村庄环境清洁卫生入手,到改水改厕、村道硬化、绿化亮化,再到产业培育、公共服务完善、数字化改革,先易后难、层层递进,落实好乡村振兴计划,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