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澄城县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2年1月31日在澄城县
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澄城县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澄城县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主要工作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全县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全县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财政收入大幅提升,重点支出有效保障,财政改革深入推进,财政管理更趋规范,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2011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2899万元,首次迈上两亿元台阶,占年初预算20800万元的110.09 %,较上年增收6579万元,增长40.31 %,连续5年增幅30%以上。主要项目完成情况是:税收完成17601万元,其中:增值税5402万元、营业税3378万元、企业所得税419万元、个人所得税456万元、其他税收7946万元;非税收入5298万元。另外,上划中央“四税”完成25431万元。
全县地方财政支出累计完成163472万元,同比增长27.90%,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35383元,较上年增支32520万元,增长31.61 %。主要项目完成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13817万元、公共安全5112万元、教育40448万元、科学技术259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2137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17159万元、医疗卫生10866万元、节能环保4926万元、城乡社区事务2081万元、农林水事务25896万元、交通运输1913万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1580万元、商业服务业等事务1604万元、金融监管等事务78万元、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1940万元、住房保障支出4571万元、粮油物资管理和储备事务301万元、国债还本付息支出58万元、其他支出637万元。
按照市对县结算办法算账,全县财政收支相抵,收小于支1157万元。上级财政决算要求结转下年支出3881万元,年终累计净结余-5038万元。
(一)多措并举严征细管,财政收入再创新高。
一是强化管理考核机制。完善财税库行联席会议制度,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组织收入的积极性,确保收入及时均衡入库。二是强化税源监控机制。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监控和管理,推进建筑业、房地产业、煤炭行业税收一体化管理、一厅式办公,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国地税联合办税业务,实现财政、国税、地税三部门税收台账共享和征管平台联网。三是强化协税护税机制。建立税源普查、综合治税、收入分析三大功能模块,实现税源动态管理和收入综合分析,形成源头控管、协调联动的协税护税工作机制。四是强化内部挖潜机制。开展组织财政收入及资金盘活清收活动,建立收入进度日报制度,采取“收、扣、奖、罚、缓”等有效措施,盘活和清收各类财政资金89万元。耕地占用税、契税征管拓面扩点,动态跟踪,县乡联动,强查严收,全年完成税收4415万元。非税收入征缴点线结合,管查并重,对全县执收执罚单位收费项目、收费标准进行了年审,完善收费项目数据库,全年统筹非税收入700万元。将国有资产收益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完成了国有资产经营收益任务。五是强化监督稽查机制。强化税侦中队职能,建立“零申报”纳税企业跟踪稽查制度,清缴违规资金80万元。及时向县级各大班子和老干部通报收入完成情况,发送收支快报,浓厚收入氛围,实现足额入库,确保任务完成。
(二)强化预算严控支出,认真履职确保运转。
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确保了财政资金安全、有效运行。面对各项支出猛增的客观实际,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紧抠经费,节省开支,调整结构,规范管理。一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细化预算编制,强化预算约束,对经人代会批准的政府预算,原则上不再追加,确因政策调整必须追加的,通过整合现有相关专项资金予以解决,维护了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二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保障水平。严格执行《行政定额支出标准》,会议费、电话费等一般消耗性支出实行包干使用,落实了《节约型财政80条》。三是加强一般性支出管理。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因公出国(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等三项经费“零增长”。继续从严控制楼堂馆所建设、办公用房装修及庆典等方面的经费支出,降低行政成本,节约财政资金。四是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完善政府采购工作标准和业务流程,推进电子化政府采购。共完成政府采购预算资金5703万元,实际支出4973万元,节约财政资金730万元,平均节约率12.8%。五是全面落实收入分配政策。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适当提高津补贴标准。完善财政供养人员数据库,继续实施“双卡制”和“年审制”,严控人员经费增长,清理吃“空饷”80余人,节约财政资金190万元。认真核对优抚对象“一本两证”,停发已故或超范围享受抚恤金75人,节约财政资金113万元。通过调整支出结构,严控支出规模,保证了干部职工工资、津补贴按月按时发放,保证了政权建设和机关正常运转,保证了重点项目、城市建设、招商引资、创业创卫,保证了民生工程,保证了社会安定稳定。
(三)凝聚合力抢抓机遇,争资争项缓解压力。
始终把争取上级支持作为缓解财政困难的重要途径,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争资争项争政策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部门乡镇灵活运用国家政策,筛选包装各类项目,积极搞好对上衔接,全力争取国投资金。一是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导向。充分利用驻省厅联络处这一平台,深入研究财政投资方向,立足县情,把握上情,分门别类梳理,做好数据测算,科学分析,把握重点。二是不断充实和完善项目库。支持配合部门乡镇加强项目搜集积累,审时度势,在城市经济、农村经济、城乡建设、民生工程等领域,重点策划、包装、储备一批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的大项目,加强宣传,大力推介。三是加强项目资金申报工作。抓住黄金期,不误常态期,及时解决项目资金申报中的问题,做到有根有据,有的放矢,提高项目资金申报成功率。四是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强化工作责任,落实财政系统内部单位股室负责人深入项目单位搞调研和跑市进省衔接项目资金各项规定,强化考核,奖惩兑现。五是扎实搞好省市各项改革试点工作。不断总结经验,扩大试点效应,为服务经济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全县共争取国投资金107796万元,完成任务数的149.34%,其中财政部门自身争取国投资金28480万元,完成任务数的290.61%。全年累计争取上级转移支付、提前返还和调度资金104381万元,较上年净增21581万元,有效缓解了财政支出压力,保障了各项支出需求。
(四)深化改革精细管理,科学理财晋档提效。
一是加强预算管理。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全面推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加强银行账户日常监管,完善专户和资金管理制度,积极开展“财政专户清理整顿”和“财政资金安全检查月”活动,规范了专户开设、使用和资金拨付程序。二是加强各类项目管理。推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和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把财政投资评审结果作为安排项目预算、拨付项目资金的重要依据。认真执行项目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严格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今年以来共拨付国债专项资金114万元,预算内基建资金16431万元,拨付3125万元用于光伏园区、马店水厂、醍醐物流基地、玉米集散基地、城市污水管网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支持了县域经济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三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全面使用国有资产信息系统,对实物资产进行动态管理,加大稽查力度,整合资产资源,将单位资产占用情况作为安排公用经费的重要依据,促进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有机结合。四是加强会计基础管理。开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合格单位创建活动,建立起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长效机制。抓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重点抓好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管理,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五是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协助企业搞好项目建设,推荐5户企业列入全省地方特色产业信息库,为3户企业申请项目建设资金690万元,为4户企业争取关闭补助资金490万元,争取小额贷款贴息资金535万元,兑付移民直补和项目资金1750万元。六是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开展专项资金、国有资产、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会计执法、税收征管和“小金库”治理等方面的检查监督,拓宽检查范围,加大稽查力度,严格处罚措施,建立起覆盖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严肃财经纪律,强化会计核算,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全年累计核算金额60875万元,直接归集财政资金56648万元,从严审核会计资料,纠正完善不规范票据2283张,涉及金额181万元,拒绝不合理支出票据1661张,涉及金额133万元。七是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加大财政生产周转金、基金会再贷款、农业周转金、农综有偿资金回收力度,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促进政府融资平台规范运作,有效防范了政府债务风险。八是加强财政信息化管理。积极构建财政一体化管理平台,促进财政业务与信息化有效融合。加强财政门户网站建设,优化网络结构,更新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我县被财政部列为“金财工程”试点县。九是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制定财政所规范化建设总体规划,狠抓创建标准化财政所建设活动,全面提高乡镇理财水平,初步建立起以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核心的乡镇财政服务工作机制。十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狠抓“乡财乡用县监管”和“村财村用乡代管”工作,实施应用软件,搭建网络平台,整合资源,实现管理集约化、资金效率最大化。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入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205个,拨付财政奖补资金2653万元。
(五)加大投入统筹发展,公共财政普惠民生。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增财力的80%以上用于民生投入。一是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全面开展教育专项资金板块整合,提高教育资金整体效益,推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逐乡镇逐学校对在校学生人数进行核查,拨付5894万元落实“两免一补”、蛋奶工程、高中及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和学前一年免费教育等政策,投入3385万元用于实施以取暖为主的生活设施改造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二是支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实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落实基层医疗机构综合补偿政策。拨付425万元用于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三统一及综合补偿补助。拨付116万元用于农村孕产妇免费分娩。拨付766万元落实了全县65岁以上老人、孕产妇和0—36个月儿童免费体检政策,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投入7374万元用于新农合和干部职工医保基金的医药费报销,提高报销比例,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很大改善。投入2660万元支持县级医院住院楼项目建设,改善了基础设施和医疗设备条件。三是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做好新农保和居民养老保险扩面提标工作,切实提高城乡困难群体和重点优抚对象的统筹层次和综合保障水平。拨付6061万元用于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义务兵家属优待金等救助资金,启动实施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农村80岁以上老人、五七工、家属工生活补助。争取资金1740万元大力开展实用性劳动技能培训、劳务输出,开发公益性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增加群众家庭收入。投入3869万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有效缓解城乡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准确把握农村“八大员”和涉军政策性补贴认定工作,公开透明、操作有序,得到上级充分肯定。四是加大农业投入。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确保“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拨付5044万元支持百万头生猪养殖和现代果业项目,做大做优经济林、樱桃、冬枣、中药材等“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产业。拨付13420万元实施农田水利、农村安全饮水、县乡道路、生态环境治理、贫困人口搬迁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拨付962万元用于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和产业化经营项目。拨付82万元开展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试点。完善补贴资金发放系统和“一卡通”发放办法,全年共兑付粮食直补、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农资综合补贴以及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石油价格补贴等10729万元。五是加大公共文化事业投入。拨付876万元支持善化居安大墓技防设施、乐楼、图书馆和文化馆修缮、尧头窑遗址保护等公益性文化项目和重点镇综合文体中心建设。六是提高公共安全和财政应急保障水平。投入2969万元用于公检法司部门装备购置和执法办案,较好地保证了政法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保障了政权建设和平安创建资金需求,促进了全县和谐稳定。同时,在县级财力异常艰难的情况下,想尽千方百计,多方筹措,全力保障了十大民生工程县级配套和县委、县政府为民承诺十件实事所需资金。
(六)锤炼队伍提高素质,机关建设彰显活力。
一是抓学习培训。遵循“本职业务精通、相关业务掌握、其他业务了解”要求,秉承“知识永无止境,学习陪伴人生”理念,增强学习意识,制作财政政策、财经理论、调研成果、公文写作、政务礼仪等影视课件,在机关周一例会轮值学习,相互探讨交流,提升学习效果。建立起全员性、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干部培训机制,增强了教育培训的计划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先后组织乡镇财政管理、农税管理、财政办公业务软件等培训12期776人次,提高了财政干部依法理财、科学管理、勤政为民的本领。二是抓文明创建。以“全国文明单位”复验为动力,深化创建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创建热情,增强创建活动效果,辐射创建活动效应,7月份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单位复查验收,得到省文明委的肯定。同时,系统半数以上财政所、局属单位已被授予县级文明单位或县级青年文明号。三是抓调查研究。潜心研究国家“十二五”规划和省市财政改革发展方向,紧紧围绕财政工作中心任务,以服务决策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工作落实为目标,把涉农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跟形势谋调研、服务全局抓调研、创新机制深调研,为财政工作提供可借鉴的资料和建议,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推进了财政调研信息工作跨上新台阶,形成有价值的调研报告81篇,向各级媒体和专业报刊报送财政信息362篇。四是抓创先争优。深入开展“转变作风、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以提升能力为根本,提高干部整体素质。以增强效能为核心,营造优质服务环境。以履行职责为重点,解决基层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以制度约束为保障,形成健全完善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进财政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五是抓廉政建设。开展政风行风评议,诚恳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关口前移,预防为先,全面打造廉洁财政。组织廉政专题讲座、廉政知识测试,观看警示教育片,完善了廉政教育、警示训诫、内部审计、来客接待、文明新风等8项党风廉政建设制度,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任务书》和《家庭廉洁承诺书》,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钱,把反腐倡廉贯穿于财政运行机制体制建设之中,确保了财政资金和财政干部安全。六是抓财政文化。组织了一系列健康向上、形式多样、情趣高雅的群文活动。开展了“学党史、话伟业、建设生态澄城”知识竞赛、“党在我心中”征文和“群众观点、群众立场”主题教育活动,参加了全县庆“五一”和庆祝建党9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确保人人参与,激发干部职工无限热情,营造了“积极向上、勇于创新、团结和谐、乐于奉献”的工作氛围。
各位代表,2011年,我县财政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预算执行情况良好,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财源基础相对薄弱,收入结构不尽合理,GDP对财政的贡献偏低,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基础不够牢固。二是财政保障范围不断拓宽,刚性支出快速增长,财力与支出需求之间差距较大,收支矛盾依然十分尖锐。三是与“两化两基”的要求相比,财政管理需不断加强,资金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都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2年,是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幸福澄城的关键一年,也是财政事业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的关键一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我县多年来积累的发展潜力逐步释放,为做好财政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从财政自身看,面临着较多的困难和问题。收入方面:可预见的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较多,形势不容乐观。一是国家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和增值税体制改革,落实调结构、转方式的优惠政策,特别是提高增值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以及对小微企业实施所得税优惠等结构性减税政策,将带来财政直接减收;国家调控房地产业,使房地产税收增收明显回落,对财政增收的贡献将会大幅下降。二是去年“两权”价款、矿产资源补偿等一次性收入集中入库,今年再无此因素,因此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今年财政收入保持高增长的难度很大。支出方面:中省出台一系列关系民生和长远发展的政策,对教育、文化、水利等支出提出硬性指标,社会保障方面的“扩面提标”,保障性住房、支持调结构转方式以及偿还到期债务,县上还要提高干部职工工资标准,增加津补贴,提高降温费、烤火费及独生子女费等个人部分标准,各方面对财政资金需求很大,硬性要求多,支出刚性强,收支矛盾十分突出。
按照中、省、市编制预算的要求和全县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2012年全县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一城两翼三带四区”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升财政实力为目标,强财源、扩税基、添后劲、促增收;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农业水利、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保障性住房、扶贫和移民搬迁等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坚持依法理财、改革创新,进一步提升科学理财水平,为打造幸福澄城、全域澄城提供有力的财力保障。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根据全县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本着积极稳妥和收支平衡的原则,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12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预算安排28300万元,较上年增长23.59%。主要收入项目安排是:各项税收16446万元,其中增值税6715万元、营业税4178万元、企业所得税497万元、个人所得税563万元、资源税540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2438万元、房产税350万元、印花税210万元、城镇土地使用税300万元、土地增值税5万元、车船税350万元、耕地占用税100万元、契税200万元;非税收入11854万元。
按照现行财政体制算账,2012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 28300万元,加上返还性收入4871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41253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21424万元,减去上解支出 1087万元,全县支出规模达94761万元,剔除上级安排的专项支出,全县可安排财力73337万元,较上年可安排财力增加了18192万元。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是:一般公共服务8740万元、国防和公共安全2586万元、教育26558万元、科学技术240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830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14114万元、医疗卫生6405万元、城乡社区事务1918万元、农林水事务6776万元、交通运输674万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598万元、商业服务业等事务110万元、国土资源气象事务420万元、住房保障支出2990万元、粮油物资储备事务120万元、国债还本付息支出58万元、其他支出200万元。
三、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确保完成2012年财政预算任务
(一)强化征管措施,完成全年收入任务。要继续把组织收入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切实落实财源建设和招商引资的各项激励措施,不断壮大财源基础,增强财政发展后劲。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经济与税收的关联性,既要把各项税收减免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支持企业发展,又要加强收入预测,切实强化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挖掘增收潜力,确保完成全年收入任务。同时高度重视收入质量的提高,处理好应收尽收与涵养财源、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着力提高财政收入的可持续性。
(二)加快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较快增长。认真贯彻积极财政政策,落实好各项结构性减税和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系列措施,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促进作用,实现资金、政策“双轮驱动”。 围绕“三基地一中心”战略核心,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持续放大果畜产业优势,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以一城两翼为突破,支持旧城综合开发和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美县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经济总量增加。
(三)抢抓政策机遇,大力争取上级支持。紧抓我县列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有利时机,紧盯中省政策动向,紧扣资金流向和支持重点,特别是抓住中省加大教育、文化、水利、社会保障与就业、保障性住房、扶贫等方面投入以及增加转移支付补助的机遇,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好各种有利因素,做好项目储备和对接,夯实目标任务,加强联系沟通,加大争资争项争政策力度,着眼长远既算总账、又算细账,既算大账、又算小账,更要算发展账,确保各类专款和转移支付资金保持快速增长,最大限度地为我县赢得长远利益。
(四)坚持民生优先,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将新增财力的80%以上用于民生。一是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大幅增加教育投入,保证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24%。重点落实“两免一补”、学前教育、蛋奶工程、校安工程等各项补助政策。二是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新增财力用于文化建设的比例不低于2%,重点支持公共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和体育事业发展,扩大我县文化影响力。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重点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优抚对象、贫困残疾人、高龄老人等各种补贴标准。四是支持卫生事业发展,重点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提高医保政府补助标准,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五是支持保障性住房,重点是支持廉租房、经适房和农村危房改造,切实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六是支持农业发展,重点是加大水利和现代农业投入,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七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重点是推进公务员津补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
(五)推进改革管理,提升科学理财水平。深化部门预算改革、进一步编细、编准、编实年初预算,健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公开财税政策、公开补贴项目,做好部门预算及“三公”经费公开试点,推动财政管理公开透明。加大专项资金和国有资产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开展支出绩效评价试点,构建财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绩效考核四位一体的运行机制。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在去年的基础上压缩10%。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各位代表,2012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一年,全面完成地方财政预算任务,是县委、县政府的重要决策,更是改善我县财政状况的客观需要。我们一定要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应对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财政工作,不断深化财政改革,切实加强财政科学管理,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幸福澄城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