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4:41
法律法规
首页 · 资料中心 ·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
来源:澄城人大
发布时间:2019-05-11 00:00
浏览次数:14103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根据1983年9月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1986年12月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根据2006年10月31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订)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人民法院的设置和职权

  第三章 人民法院的审判组织

  第四章 人民法院的人员组成

  第五章 人民法院行使职权的保障

  第六章 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18年10月26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公布,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2018年10月26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人民法院的设置、组织和职权,保障人民法院依法履行职责,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
  人民法院通过审判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行政案件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案件,惩罚犯罪,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解决民事、行政纠纷,保护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和权威,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第三条 人民法院依照宪法、法律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设置。
  第四条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五条 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
  第六条 人民法院坚持司法公正,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遵守法定程序,依法保护个人和组织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尊重和保障人权。
  第七条 人民法院实行司法公开,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八条 人民法院实行司法责任制,建立健全权责统一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
  第九条 最高人民法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本级人民法院的工作实施监督。
  第十条 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审判机关。
  最高人民法院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上级人民法院监督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第十一条 人民法院应当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保障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工作依法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第二章 人民法院的设置和职权

  第十二条 人民法院分为:
  (一)最高人民法院;
  (二)地方各级人民法院;
  (三)专门人民法院。
  第十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分为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
  第十四条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设立的人民法院的组织、案件管辖范围和法官任免,依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有关规定。
  第十五条 专门人民法院包括军事法院和海事法院、知识产权法院、金融法院等。
  专门人民法院的设置、组织、职权和法官任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定。
  第十六条 最高人民法院审理下列案件:
  (一)法律规定由其管辖的和其认为应当由自己管辖的第一审案件;
  (二)对高级人民法院判决和裁定的上诉、抗诉案件;
  (三)按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规定提起的上诉、抗诉案件;
  (四)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起的再审案件;
  (五)高级人民法院报请核准的死刑案件。
  第十七条 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第十八条 最高人民法院可以对属于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进行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可以发布指导性案例。
  第十九条 最高人民法院可以设巡回法庭,审理最高人民法院依法确定的案件。
  巡回法庭是最高人民法院的组成部分。巡回法庭的判决和裁定即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和裁定。
  第二十条 高级人民法院包括:
  (一)省高级人民法院;
  (二)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三)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
  第二十一条 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下列案件:
  (一)法律规定由其管辖的第一审案件;
  (二)下级人民法院报请审理的第一审案件;
  (三)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管辖的第一审案件;
  (四)对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和裁定的上诉、抗诉案件;
  (五)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起的再审案件;
  (六)中级人民法院报请复核的死刑案件。
  第二十二条 中级人民法院包括:
  (一)省、自治区辖市的中级人民法院;
  (二)在直辖市内设立的中级人民法院;
  (三)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
  (四)在省、自治区内按地区设立的中级人民法院。
  第二十三条 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下列案件:
  (一)法律规定由其管辖的第一审案件;
  (二)基层人民法院报请审理的第一审案件;
  (三)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的第一审案件;
  (四)对基层人民法院判决和裁定的上诉、抗诉案件;
  (五)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起的再审案件。
  第二十四条 基层人民法院包括:
  (一)县、自治县人民法院;
  (二)不设区的市人民法院;
  (三)市辖区人民法院。
  第二十五条 基层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基层人民法院对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第二十六条 基层人民法院根据地区、人口和案件情况,可以设立若干人民法庭。
  人民法庭是基层人民法院的组成部分。人民法庭的判决和裁定即基层人民法院的判决和裁定。
  第二十七条 人民法院根据审判工作需要,可以设必要的专业审判庭。法官员额较少的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可以设综合审判庭或者不设审判庭。
  人民法院根据审判工作需要,可以设综合业务机构。法官员额较少的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可以不设综合业务机构。
  第二十八条 人民法院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设必要的审判辅助机构和行政管理机构。

第三章 人民法院的审判组织

  第二十九条 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由合议庭或者法官一人独任审理。
  合议庭和法官独任审理的案件范围由法律规定。
  第三十条 合议庭由法官组成,或者由法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成员为三人以上单数。
  合议庭由一名法官担任审判长。院长或者庭长参加审理案件时,由自己担任审判长。
  审判长主持庭审、组织评议案件,评议案件时与合议庭其他成员权利平等。
  第三十一条 合议庭评议案件应当按照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少数人的意见应当记入笔录。评议案件笔录由合议庭全体组成人员签名。
  第三十二条 合议庭或者法官独任审理案件形成的裁判文书,经合议庭组成人员或者独任法官签署,由人民法院发布。
  第三十三条 合议庭审理案件,法官对案件的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负责;法官独任审理案件,独任法官对案件的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负责。
  人民法院应当加强内部监督,审判活动有违法情形的,应当及时调查核实,并根据违法情形依法处理。
  第三十四条 人民陪审员依照法律规定参加合议庭审理案件。
  第三十五条 中级以上人民法院设赔偿委员会,依法审理国家赔偿案件。
  赔偿委员会由三名以上法官组成,成员应当为单数,按照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
  第三十六条 各级人民法院设审判委员会。审判委员会由院长、副院长和若干资深法官组成,成员应当为单数。
  审判委员会会议分为全体会议和专业委员会会议。
  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根据审判工作需要,可以按照审判委员会委员专业和工作分工,召开刑事审判、民事行政审判等专业委员会会议。
  第三十七条 审判委员会履行下列职能:
  (一)总结审判工作经验;
  (二)讨论决定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法律适用;
  (三)讨论决定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是否应当再审;
  (四)讨论决定其他有关审判工作的重大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对属于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进行解释,应当由审判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通过;发布指导性案例,可以由审判委员会专业委员会会议讨论通过。
  第三十八条 审判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和专业委员会会议,应当有其组成人员的过半数出席。
  审判委员会会议由院长或者院长委托的副院长主持。审判委员会实行民主集中制。
  审判委员会举行会议时,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或者检察长委托的副检察长可以列席。
  第三十九条 合议庭认为案件需要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由审判长提出申请,院长批准。
  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合议庭对其汇报的事实负责,审判委员会委员对本人发表的意见和表决负责。审判委员会的决定,合议庭应当执行。
  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的决定及其理由应当在裁判文书中公开,法律规定不公开的除外。

第四章 人民法院的人员组成

  第四十条 人民法院的审判人员由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和审判员等人员组成。
  第四十一条 人民法院院长负责本院全面工作,监督本院审判工作,管理本院行政事务。人民法院副院长协助院长工作。
  第四十二条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由院长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
  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庭长、副庭长,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
  第四十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院长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由院长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
  在省、自治区内按地区设立的和在直辖市内设立的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主任会议的提名决定任免,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由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提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
  第四十四条 人民法院院长任期与产生它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由其选出的人民法院院长。在地方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认为人民法院院长需要撤换的,应当报请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第四十五条 人民法院的法官、审判辅助人员和司法行政人员实行分类管理。
  第四十六条 法官实行员额制。法官员额根据案件数量、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人口数量和人民法院审级等因素确定。
  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员额由最高人民法院商有关部门确定。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法官员额,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
  第四十七条 法官从取得法律职业资格并且具备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的人员中选任。初任法官应当由法官遴选委员会进行专业能力审核。上级人民法院的法官一般从下级人民法院的法官中择优遴选。
  院长应当具有法学专业知识和法律职业经历。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应当从法官、检察官或者其他具备法官、检察官条件的人员中产生。
  法官的职责、管理和保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的规定。
  第四十八条 人民法院的法官助理在法官指导下负责审查案件材料、草拟法律文书等审判辅助事务。
  符合法官任职条件的法官助理,经遴选后可以按照法官任免程序任命为法官。
  第四十九条 人民法院的书记员负责法庭审理记录等审判辅助事务。
  第五十条 人民法院的司法警察负责法庭警戒、人员押解和看管等警务事项。
  司法警察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管理。
  第五十一条 人民法院根据审判工作需要,可以设司法技术人员,负责与审判工作有关的事项。

第五章 人民法院行使职权的保障

  第五十二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要求法官从事超出法定职责范围的事务。
  对于领导干部等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或者人民法院内部人员过问案件情况的,办案人员应当全面如实记录并报告;有违法违纪情形的,由有关机关根据情节轻重追究行为人的责任。
  第五十三条 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等生效法律文书,义务人应当依法履行;拒不履行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十四条 人民法院采取必要措施,维护法庭秩序和审判权威。对妨碍人民法院依法行使职权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十五条 人民法院实行培训制度,法官、审判辅助人员和司法行政人员应当接受理论和业务培训。
  第五十六条 人民法院人员编制实行专项管理。
  第五十七条 人民法院的经费按照事权划分的原则列入财政预算,保障审判工作需要。
  第五十八条 人民法院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司法公开,提高工作效率。

第六章 附则

  第五十九条 本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根据1983年9月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1986年12月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订)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人民检察院的设置和职权

  第三章 人民检察院的办案组织

  第四章 人民检察院的人员组成

  第五章 人民检察院行使职权的保障

  第六章 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18年10月26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公布,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2018年10月26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人民检察院的设置、组织和职权,保障人民检察院依法履行职责,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人民检察院通过行使检察权,追诉犯罪,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维护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障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和权威,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第三条 人民检察院依照宪法、法律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设置。
  第四条 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五条 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权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
  第六条 人民检察院坚持司法公正,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遵守法定程序,尊重和保障人权。
  第七条 人民检察院实行司法公开,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八条 人民检察院实行司法责任制,建立健全权责统一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
  第九条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本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实施监督。
  第十条 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检察机关。
  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第十一条 人民检察院应当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保障人民群众对人民检察院工作依法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第二章 人民检察院的设置和职权

  第十二条 人民检察院分为:
  (一)最高人民检察院;
  (二)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
  (三)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
  第十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分为:
  (一)省级人民检察院,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
  (二)设区的市级人民检察院,包括省、自治区辖市人民检察院,自治州人民检察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分院;
  (三)基层人民检察院,包括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检察院。
  第十四条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设立的人民检察院的组织、案件管辖范围和检察官任免,依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有关规定。
  第十五条 专门人民检察院的设置、组织、职权和检察官任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定。
  第十六条 省级人民检察院和设区的市级人民检察院根据检察工作需要,经最高人民检察院和省级有关部门同意,并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可以在辖区内特定区域设立人民检察院,作为派出机构。
  第十七条 人民检察院根据检察工作需要,可以在监狱、看守所等场所设立检察室,行使派出它的人民检察院的部分职权,也可以对上述场所进行巡回检察。
  省级人民检察院设立检察室,应当经最高人民检察院和省级有关部门同意。设区的市级人民检察院、基层人民检察院设立检察室,应当经省级人民检察院和省级有关部门同意。
  第十八条 人民检察院根据检察工作需要,设必要的业务机构。检察官员额较少的设区的市级人民检察院和基层人民检察院,可以设综合业务机构。
  第十九条 人民检察院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设必要的检察辅助机构和行政管理机构。
  第二十条 人民检察院行使下列职权:
  (一)依照法律规定对有关刑事案件行使侦查权;
  (二)对刑事案件进行审查,批准或者决定是否逮捕犯罪嫌疑人;
  (三)对刑事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提起公诉,对决定提起公诉的案件支持公诉;
  (四)依照法律规定提起公益诉讼;
  (五)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
  (六)对判决、裁定等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工作实行法律监督;
  (七)对监狱、看守所的执法活动实行法律监督;
  (八)法律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二十一条 人民检察院行使本法第二十条规定的法律监督职权,可以进行调查核实,并依法提出抗诉、纠正意见、检察建议。有关单位应当予以配合,并及时将采纳纠正意见、检察建议的情况书面回复人民检察院。
  抗诉、纠正意见、检察建议的适用范围及其程序,依照法律有关规定。
  第二十二条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最高人民法院的死刑复核活动实行监督;对报请核准追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追诉。
  第二十三条 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对属于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进行解释。
  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发布指导性案例。
  第二十四条 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检察院行使下列职权:
  (一)认为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决定错误的,指令下级人民检察院纠正,或者依法撤销、变更;
  (二)可以对下级人民检察院管辖的案件指定管辖;
  (三)可以办理下级人民检察院管辖的案件;
  (四)可以统一调用辖区的检察人员办理案件。
  上级人民检察院的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作出。
  第二十五条 下级人民检察院应当执行上级人民检察院的决定;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在执行的同时向上级人民检察院报告。
  第二十六条 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或者检察长委托的副检察长,可以列席同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会议。
  第二十七条 人民监督员依照规定对人民检察院的办案活动实行监督。

第三章 人民检察院的办案组织

  第二十八条 人民检察院办理案件,根据案件情况可以由一名检察官独任办理,也可以由两名以上检察官组成办案组办理。
  由检察官办案组办理的,检察长应当指定一名检察官担任主办检察官,组织、指挥办案组办理案件。
  第二十九条 检察官在检察长领导下开展工作,重大办案事项由检察长决定。检察长可以将部分职权委托检察官行使,可以授权检察官签发法律文书。
  第三十条 各级人民检察院设检察委员会。检察委员会由检察长、副检察长和若干资深检察官组成,成员应当为单数。
  第三十一条 检察委员会履行下列职能:
  (一)总结检察工作经验;
  (二)讨论决定重大、疑难、复杂案件;
  (三)讨论决定其他有关检察工作的重大问题。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属于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进行解释、发布指导性案例,应当由检察委员会讨论通过。
  第三十二条 检察委员会召开会议,应当有其组成人员的过半数出席。
  检察委员会会议由检察长或者检察长委托的副检察长主持。检察委员会实行民主集中制。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的检察长不同意本院检察委员会多数人的意见,属于办理案件的,可以报请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决定;属于重大事项的,可以报请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或者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
  第三十三条 检察官可以就重大案件和其他重大问题,提请检察长决定。检察长可以根据案件情况,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
  检察委员会讨论案件,检察官对其汇报的事实负责,检察委员会委员对本人发表的意见和表决负责。检察委员会的决定,检察官应当执行。
  第三十四条 人民检察院实行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检察官对其职权范围内就案件作出的决定负责。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对案件作出决定的,承担相应责任。

第四章 人民检察院的人员组成

  第三十五条 人民检察院的检察人员由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和检察员等人员组成。
  第三十六条 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领导本院检察工作,管理本院行政事务。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协助检察长工作。
  第三十七条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罢免,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和检察员由检察长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
  第三十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罢免,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和检察员由检察长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任免,须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分院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和检察员,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
  第三十九条 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任期与产生它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建议,可以撤换下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副检察长和检察委员会委员。
  第四十条 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检察辅助人员和司法行政人员实行分类管理。
  第四十一条 检察官实行员额制。检察官员额根据案件数量、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人口数量和人民检察院层级等因素确定。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员额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商有关部门确定。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员额,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
  第四十二条 检察官从取得法律职业资格并且具备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的人员中选任。初任检察官应当由检察官遴选委员会进行专业能力审核。上级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一般从下级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中择优遴选。
  检察长应当具有法学专业知识和法律职业经历。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应当从检察官、法官或者其他具备检察官、法官条件的人员中产生。
  检察官的职责、管理和保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的规定。
  第四十三条 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助理在检察官指导下负责审查案件材料、草拟法律文书等检察辅助事务。
  符合检察官任职条件的检察官助理,经遴选后可以按照检察官任免程序任命为检察官。
  第四十四条 人民检察院的书记员负责案件记录等检察辅助事务。
  第四十五条 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负责办案场所警戒、人员押解和看管等警务事项。
  司法警察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管理。
  第四十六条 人民检察院根据检察工作需要,可以设检察技术人员,负责与检察工作有关的事项。

第五章 人民检察院行使职权的保障

  第四十七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要求检察官从事超出法定职责范围的事务。
  对于领导干部等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或者人民检察院内部人员过问案件情况的,办案人员应当全面如实记录并报告;有违法违纪情形的,由有关机关根据情节轻重追究行为人的责任。
  第四十八条 人民检察院采取必要措施,维护办案安全。对妨碍人民检察院依法行使职权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四十九条 人民检察院实行培训制度,检察官、检察辅助人员和司法行政人员应当接受理论和业务培训。
  第五十条 人民检察院人员编制实行专项管理。
  第五十一条 人民检察院的经费按照事权划分的原则列入财政预算,保障检察工作需要。
  第五十二条 人民检察院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司法公开,提高工作效率。

第六章 附则

  第五十三条 本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

(2018年4月2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2018年4月2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2018年4月27日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民依法参加审判活动,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制定本法。
  第二条 公民有依法担任人民陪审员的权利和义务。
  人民陪审员依照本法产生,依法参加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同法官有同等权利。
  第三条 人民陪审员依法享有参加审判活动、独立发表意见、获得履职保障等权利。
  人民陪审员应当忠实履行审判职责,保守审判秘密,注重司法礼仪,维护司法形象。
  第四条 人民陪审员依法参加审判活动,受法律保护。
  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保障人民陪审员履行审判职责。
  人民陪审员所在单位、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依法保障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
  第五条 公民担任人民陪审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年满二十八周岁;
  (三)遵纪守法、品行良好、公道正派;
  (四)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担任人民陪审员,一般应当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第六条 下列人员不能担任人民陪审员:
  (一)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
  (二)律师、公证员、仲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三)其他因职务原因不适宜担任人民陪审员的人员。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人民陪审员:
  (一)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被开除公职的;
  (三)被吊销律师、公证员执业证书的;
  (四)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
  (五)因受惩戒被免除人民陪审员职务的;
  (六)其他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可能影响司法公信的。
  第八条 人民陪审员的名额,由基层人民法院根据审判案件的需要,提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确定。
  人民陪审员的名额数不低于本院法官数的三倍。
  第九条 司法行政机关会同基层人民法院、公安机关,从辖区内的常住居民名单中随机抽选拟任命人民陪审员数五倍以上的人员作为人民陪审员候选人,对人民陪审员候选人进行资格审查,征求候选人意见。
  第十条 司法行政机关会同基层人民法院,从通过资格审查的人民陪审员候选人名单中随机抽选确定人民陪审员人选,由基层人民法院院长提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
  第十一条 因审判活动需要,可以通过个人申请和所在单位、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人民团体推荐的方式产生人民陪审员候选人,经司法行政机关会同基层人民法院、公安机关进行资格审查,确定人民陪审员人选,由基层人民法院院长提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
  依照前款规定产生的人民陪审员,不得超过人民陪审员名额数的五分之一。
  第十二条 人民陪审员经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后,应当公开进行就职宣誓。宣誓仪式由基层人民法院会同司法行政机关组织。
  第十三条 人民陪审员的任期为五年,一般不得连任。
  第十四条 人民陪审员和法官组成合议庭审判案件,由法官担任审判长,可以组成三人合议庭,也可以由法官三人与人民陪审员四人组成七人合议庭。
  第十五条 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刑事、民事、行政案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人民陪审员和法官组成合议庭进行:
  (一)涉及群体利益、公共利益的;
  (二)人民群众广泛关注或者其他社会影响较大的;
  (三)案情复杂或者有其他情形,需要由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的。
  人民法院审判前款规定的案件,法律规定由法官独任审理或者由法官组成合议庭审理的,从其规定。
  第十六条 人民法院审判下列第一审案件,由人民陪审员和法官组成七人合议庭进行:
  (一)可能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社会影响重大的刑事案件;
  (二)根据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提起的公益诉讼案件;
  (三)涉及征地拆迁、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影响重大的案件;
  (四)其他社会影响重大的案件。
  第十七条 第一审刑事案件被告人、民事案件原告或者被告、行政案件原告申请由人民陪审员参加合议庭审判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由人民陪审员和法官组成合议庭审判。
  第十八条 人民陪审员的回避,适用审判人员回避的法律规定。
  第十九条 基层人民法院审判案件需要由人民陪审员参加合议庭审判的,应当在人民陪审员名单中随机抽取确定。
  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审判案件需要由人民陪审员参加合议庭审判的,在其辖区内的基层人民法院的人民陪审员名单中随机抽取确定。
  第二十条 审判长应当履行与案件审判相关的指引、提示义务,但不得妨碍人民陪审员对案件的独立判断。
  合议庭评议案件,审判长应当对本案中涉及的事实认定、证据规则、法律规定等事项及应当注意的问题,向人民陪审员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说明。
  第二十一条 人民陪审员参加三人合议庭审判案件,对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独立发表意见,行使表决权。
  第二十二条 人民陪审员参加七人合议庭审判案件,对事实认定,独立发表意见,并与法官共同表决;对法律适用,可以发表意见,但不参加表决。
  第二十三条 合议庭评议案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人民陪审员同合议庭其他组成人员意见分歧的,应当将其意见写入笔录。
  合议庭组成人员意见有重大分歧的,人民陪审员或者法官可以要求合议庭将案件提请院长决定是否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第二十四条 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本辖区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每名人民陪审员年度参加审判案件的数量上限,并向社会公告。
  第二十五条 人民陪审员的培训、考核和奖惩等日常管理工作,由基层人民法院会同司法行政机关负责。
  对人民陪审员应当有计划地进行培训。人民陪审员应当按照要求参加培训。
  第二十六条 对于在审判工作中有显著成绩或者有其他突出事迹的人民陪审员,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七条 人民陪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经所在基层人民法院会同司法行政机关查证属实的,由院长提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免除其人民陪审员职务:
  (一)本人因正当理由申请辞去人民陪审员职务的;
  (二)具有本法第六条、第七条所列情形之一的;
  (三)无正当理由,拒绝参加审判活动,影响审判工作正常进行的;
  (四)违反与审判工作有关的法律及相关规定,徇私舞弊,造成错误裁判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人民陪审员有前款第三项、第四项所列行为的,可以采取通知其所在单位、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人民团体,在辖区范围内公开通报等措施进行惩戒;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人民陪审员的人身和住所安全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人民陪审员及其近亲属打击报复。
  对报复陷害、侮辱诽谤、暴力侵害人民陪审员及其近亲属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期间,所在单位不得克扣或者变相克扣其工资、奖金及其他福利待遇。
  人民陪审员所在单位违反前款规定的,基层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向人民陪审员所在单位或者所在单位的主管部门、上级部门提出纠正意见。
  第三十条 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期间,由人民法院依照有关规定按实际工作日给予补助。
  人民陪审员因参加审判活动而支出的交通、就餐等费用,由人民法院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补助。
  第三十一条 人民陪审员因参加审判活动应当享受的补助,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机关为实施人民陪审员制度所必需的开支,列入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机关业务经费,由相应政府财政予以保障。具体办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
  第三十二条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同时废止。